兩會教育熱點|數字化時代教育如何求變?代表委員這么說
信息社會背景下,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持續推進,成效顯著,從1.0時代逐漸步入2.0時代。教育數字化是數字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。2022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。黨的二十大更是首次將“推進教育數字化”寫入黨代會報告,強調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、學習型大國。
近日,2023全國兩會正在京召開,如何深入推進教育數字化行動?讓我們看看代表委員們怎么說。
依托信息技術 保障資源配置
數字化正在催生新的教學和學習革命,創造處處能教、時時可學的新型教學和學習環境,促進教育生產力的充分釋放,已經成為全球共識和行動。
全國政協委員郭坤宇建議,推動高等教育進行數字化轉型。數字化校園、教室和管理等諸多方面需要換擋提速,需要加大數字化校園建設經費的預算和投入。需要加強教師、學生、行政管理人員和信息技術服務人員應用數字化技術的培訓力度。同時,高校應把數字化技術和應用作為通識課程進行設置,培養學生數字化意識和思維。高校應充分重視數字技術開發和信息技術服務人員的上升通道,為他們的職稱晉升等創造條件,鼓勵他們為學校的數字化轉型需求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撐。
針對鄉村教育數字化基礎設施配置水平差異大、鄉村教師數字化應用意識和能力整體不足、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經費投入與實際需求錯配等問題,民進中央建議,一是加快薄弱地區鄉村教育數字化基礎設施及教育資源建設更新,做好教育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動態配置;二是加強鄉村教育數字化應用能力建設;三是完善教育經費供給,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教育數字化建設;四是推進鄉村教育數字化示范基地與示范學校建設。發揮示范帶動作用,推廣行之有效的模式和經驗。
創新教育理念 完善培養機制
目前,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工作尚且存在一些問題,比如,對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認識和重視程度還需進一步加深,職業教育數字化專業人才缺乏,教育數據治理和服務體系有待完善等。對此,全國政協委員、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張運凱建議,一方面要從國家層面進一步完善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的建設;深化試點工作,探索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新路徑、新模式,以點帶面提升職業教育數字化水平;另一方面,要大力推進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職業學校開展教育數字化轉型工作,全面提高各類人員的業務和技術水平,加強學生數字素養培養,制定評價標準,提高學生數字化開發能力。
全國人大代表、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龐麗娟指出,目前,教育的數字化轉型還存在優質智慧平臺支撐不足、優質學習資源缺乏以及培訓內容、研修組織與教育實踐“黏合度”不夠等亟待破解的難題。對此,龐麗娟建議,推動我國教師培養培訓數字化轉型。具體內容包括:一是在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下設一個專門工作小組;二是實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的“筑基”計劃;三是以促進與教育實踐“黏合度”和向實踐轉化為核心,實施新時代新國培計劃。探索強調個體適宜化支持、主動參與并滿足教師多元化發展需求、知識經驗與能力提升協同建構的創新研修和培訓模式。
“數字化轉型不僅僅是數字設備更先進、信息系統更好用、網絡速度更加快,還要深入推動教育理念、治理模式、教學手段與思維方式等變革?!?/p>
全國政協委員、上海大學副校長汪小帆建議,出臺更為有效的培訓方案,對高校領導進行系統培訓和考核,并指導制定高校教職員工信息化素養提升計劃。同時,建議組織編寫較為詳細的“高校信息化建設指導性建議方案”,探索在高校試點設立專職CIO(首席信息官)。
全國政協委員、德勤中國主席蔣穎建議,完善職業教育,促進數字化人才培養。具體內容包括:一是通過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庫,組建復合型教學團隊,加快職業院校數字化轉型。二是加強數字化相關崗位就業引導,針對校企合作制定監督與評價機制。
優化評價體系 發揮診斷功能
“現有數字化教育體系缺乏規范化管理和相應評價體系。傳統學習成果評價體系已無法滿足‘泛在可學’的學習者的需求。國內、國際開放性教育資源涌現,亟需配套多元評價體系。”
全國政協委員、上海師范大學校長袁雯建議,探索數字化學習成果多元評價體系,加快建設學習型大國。同時,探索基于數字化課程單元學習認證的開放文憑和共同文憑制度。更大力度地鼓勵國內高校開放優質課程資源,不斷完善國家智慧教育平臺,共同促進學習型大國教育新生態的發展。
全國政協委員、民進上海市委副主委、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戴立益提出,可借鑒相關試點經驗,適時建立中國教育現代化監測評估體系,以具有前瞻性、科學性、準確性、完備性、時效性的數據建設支撐“數字化”建設。為此,戴立益建議,一是適時開展“中國教育現代化監測評估”工作,建設“國家教育現代化監測評估平臺”;二是建立全國及教育現代化監測長效機制,建立多源、動態的數據采集體系。;三是建立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理論體系和評估指標體系,創新教育現代化數據監測機制,提供一種不同于PISA(國際學生評估項目)等評估項目的制度創新,建立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理論體系和指標體系,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。
伴隨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崛起,教育領域面臨諸多未知挑戰。同時,數字科技也為教育的現代化發展帶來極大契機。教育數字化工作更要循序漸進,徐徐治之。
本文由中國教育報記者李孜、王雅萍(實習)綜合自中國教育報(記者梁丹、任朝霞、林煥新)、光明日報、文匯報、上海證券報,圖片來源:教育信息化資訊(ID:gxxxhzx),圖片設計:趙伊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