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兩會聚焦】教育,構建數字社會的燦爛篇章
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,推進教育數字化,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、學習型大國。
今天,數字技術加快向經濟社會全方面融入融合,深刻改變著人類生產生活和學習工作方式。構建普惠便捷的數字社會、促進數字公共服務普惠化,是建設數字中國的必然要求。
作為數字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,教育領域當前正在大力實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,完善國家智慧教育平臺。面對以教育數字化撬動教育改革、推進教育公平、提升教育質量、夯實人才強國建設基礎的美好期待,如何加快推動教育數字化建設?
錨定發展方向——
教育數字化建設要促進教育服務普惠化
教育資源分布不均,是各國在發展教育中普遍面臨的難題。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,為促進教育資源均衡,縮小區域、城鄉和校際差距帶來了契機?!?/p>
全國政協委員、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王仁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。
教育是準公共服務產品。在教育數字化建設中,促進普惠公平是重要目標。近期,中共中央、國務院印發《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》,明確提出,促進數字公共服務普惠化,大力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。近年來,我國教育數字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、成效顯著,但在不少代表、委員看來,推進教育數字化普惠發展仍然面臨挑戰。
調研中,民進中央發現,目前,我國校園網絡接入率已達100%,擁有多媒體教室的中小學占比達99.5%,但是,與華東、華南、華北等地區相比,西南、西北等地區的教育設施配置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,鄉村學校在數字技術日常運行維護與更新方面的負擔較重,有的學校因無力承擔相應費用,索性減少數字化設備使用。
“教育數字化轉型經費投入與實際需求存在錯配的‘剪刀差’問題,存在低水平重復建設,在教師數字化應用培訓、數字化轉型模式探索上投入不足?!?/p>
著眼于促進普惠發展、推動學習型社會建設,王仁祥建議,要在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的過程中,堅持共建共享、需求為王、協同聯動等原則,推動教育數字化建設的理論研究、技術攻關以及實踐創新和成果轉化、推廣應用,確保數字化建設成果惠及人人。
“其實,工具性、技術性的問題相對好解決?!?/p>
在全國政協委員、上??萍拣^館長倪閩景看來,當前,隨著教育數字化進入“超越工具性”的新階段,教育數字化的普惠發展可能面臨更大挑戰。
同全球數字化歷程相同,隨著計算機技術、互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、大數據技術的相繼出現,教育數字化也分別經歷了與之相對的三個階段。
“在前兩個階段,教育數字化或者更準確地說教育信息化,更多地體現在資源共享、效率提高等工具性上。”
倪閩景表示,工具是可以花錢買到的。但今天,隨著數字化技術在傳統物質世界、精神世界之外構筑起了全新的數字世界,教育如何幫助學生獲得適應新世界的生存發展能力變得日益重要,“而這是買不到的,因此可能會加劇數字化建設的普惠問題”。
而在全國政協委員、上海大學副校長汪小帆看來,盡管數字化浪潮中數字鴻溝和不平衡發展的現象帶來了巨大挑戰,但我們恰恰需要通過更好地發展和普及數字化技術來解決這些問題,促進個體機會均等和公平發展。
“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,也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。我們要在大力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的過程中,通過數字技術加快推動實現更加公平、更有質量的教育?!?br/>
破除應用瓶頸——
加快教育數字化建設與教育改革相融合
應用是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的重要動力。相比教育數字化的美好圖景,我們的教育教學為什么仍然相對傳統?在教育數字化應用中,如何突破瓶頸?
在2018年被確定為國家教育信息化2.0試點省份后,湖南先后實施了“互聯網+”教育應用基礎全覆蓋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、信息素養提升、教育創新發展和教育治理能力提升等五大工程,積累了教育數字化轉型經驗。在王仁祥看來,目前,教育數字化建設存在平臺體系不健全、跨平臺互聯互通共享難度大、硬件環境不完善、資源優勢發揮難度大等應用瓶頸,需要堅持以應用場景為導向,既夯實教育數字化底座,拓寬資源供給,又積極鼓勵應用探索,推動教育數字化從教育教學“邊緣”不斷走向“中心”。
“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應用探索不能離開技術,但也不能只談技術?!?/p>
在全國政協委員、鄭州輕工業大學校長魏世忠看來,教育數字化建設不是簡單的技術加教育,需要把教育數字化建設同教育改革有機統整。
“如果單就數字化談數字化,很多學校和教師會認為買一些設備、開設一些新技術新概念的課程,就是教育數字化,就能提升學生數字化素養,但最后這是應用不了的?!?/p>
因此,代表、委員呼吁,要加快實現教育內容和教學過程等教育流程的數字化再造,讓教育數字化建設真正改變課堂教學。
“如果我們的教學目標和評價方式不改變,甚至會出現越推動教育數字化建設,教育應試化程度越高的現象?!?/p>
倪閩景解釋說,比如在提高刷題純熟度的導向下,大數據精準教學、人工智能作業監測等技術越先進,“學生的學習異化會更嚴重”。
在全國政協委員,浙江大學教授、之江實驗室副主任鮑虎軍看來,ChatGPT實現了人與機器的自然對話,帶來了遠程化、虛擬化、沉浸式的人機體驗,將對教育乃至社會產生巨大影響。但他也表示,如果我們的作業沒有實現從“學了什么”到“如何學得更好”的轉變,ChatGPT就會帶來抄襲、作弊等問題。因此,
“當務之急是要通過轉變教學和評價模式,幫助學生用好這些技術工具,破除技術進步反而讓人們更加忌憚和猶豫的應用悖論”。
促進人的發展——
教育數字化建設要關注數字素養“軟”建設
“過去,打字員是一個專門的職業,但在今天,打字已經成了人人都要具備的技能?!?/p>
在魏世忠看來,正如打字行業發生的變遷一樣,今天,數字技能和數字素養成為所有職業和社會所有部門的“橫向要求”。那么,如何提升學生的數字素養?
“今天,我們是在用數字化和信息化的工具進行工業化時代下的學習,但是現代社會的特點是多樣化,只有數字化才能支撐起多樣化?!?/p>
在倪閩景看來,由于數字化技術在不斷發展進步,數字素養也不是靜態不變的,而應該是一場終身學習,“不管對于學生還是教師,數字素養的本質都應該是適應數字時代的學習素養”。
在變化的時代保持學習的愿望和能力,是適應數字時代的法則。而對于教育者而言,如果不跟上不斷進步的時代,甚至還可能出現教育者與被教育者數字素養“倒掛”的現象。那么,如何提升教師的數字化素養和能力?
著眼于教師培養培訓對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性,全國人大代表、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龐麗娟認為,要推動教師培養培訓的數字化轉型,就要解決當前優質智慧平臺支撐不足、優質學習資源缺乏等問題,通過實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的“筑基計劃”,促進培訓內容、研修組織與教育實踐“黏合度”不斷增強等方式,更好賦能教師專業發展。
魏世忠也認為,給教師提供“腳手架”很重要。
“人是有惰性的,都愿意順著老路繼續走,提高教師的數字化能力,需要管理部門和學校制定一些措施、拿出一些辦法,在日常管理和業務中融入數字化的內容,循序漸進、自然而然地完成教師的數字化轉型?!?/p>
全國人大代表、河北省保定一中校長王淑英建議,在加強教師數字化能力培養和評價的同時,要持續為教師減負,保障其進行數字化學習的時間和精力,“這不僅是為教師自身質量的大提升做準備,也是為學生高質量發展鋪路”。
在汪小帆看來,只有各方共同努力,才能讓數字化與教育的碰撞迸發出絢麗燦爛的火花,創造人人都能享有高質量教育的數字化時代。
文章摘自:中國教育報(記者 梁丹),圖片來源:教育信息化資訊(ID:gxxxhzx),圖片設計:趙伊舟